今日集合於桃園機場,搭乘豪華客機飛往廈門;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廈門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美國前總統理查·尼克森亦曾贊美廈門為「東方夏威夷」。
【泉州】是聞名海內外的國際花園城市,中國三大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籍貫地,同時也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與發祥地,閩南文化保護的核心區與富集區,歷史文化深厚、名勝古蹟眾多,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
【開元寺+東西塔(下車參觀)】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建於唐代武則天年間,至今一千三百多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當時的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取名為蓮花寺。在唐玄宗時期,由於他創造了中國史上的「開元盛世」,所以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於是在泉州就直接將蓮花寺更名為現在的名稱─開元寺。開元時裡有二座中國最高的石塔,建於宋代,東塔為鎮國塔高48.24公尺,西塔為仁壽塔高44.06公尺,相傳這兩座塔是古時的風水師設下的風水陣,讓形似鯉魚的泉州刺破阻礙泉州發展的永春城,從此泉州便欣欣向榮。原本這二座塔都是木造的建築,後來經歷火燒又改為磚塔,在一次地震過後磚塔也被震壞,於是才以花岡岩重建整座石塔,至今仍屹立不搖。
【閩台緣博物館(下車參觀)】是展示福建與臺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博物館,其外觀的設計理念為「天圓地方」,圓形的觀景天臺上的和平蓮則象徵常年散播吉祥和平的福音。通向觀景天台的四道半弧形的斜階造形,是象徵著閩台緣博物館是海峽兩岸交流的橋樑。博物館二樓平臺前最搶眼的就是兩幅玉石壁雕了。這兩幅長各16公尺、寬各4.5公尺米的巨幅浮雕內,不僅容納了媽祖和泉州人文景觀與著名史蹟開元寺、東西塔、老君岩、泉州南音、拍胸舞等,而且還將臺灣的原住民文化、阿里山民俗和鹿港古渡等盡攬其中,作工精美,百人費時五年完成。
【泉州文武廟商業街(下車參觀)】塗門街現在是泉州最有商機、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它正處於城市商圈中心,每年5000多萬的人流量,吸引了100多億的商機。文廟是塗門街一處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的休憩場所,如今的文廟,不再是當年書聲琅琅的「夫子廟堂」,而成了一個大型的文化廣場。
備註 : 行程順序若因特殊狀況及其他不可抗拒之現象 : 如天候、交通、航班、船舶等影響,而有飯店、景點、餐食順序上之調動,本公司保留變更或調整行程之權利。
【大坪山鄭成功公園(下車參觀)】由泉州市人民政府投資1200萬元、社會各界集資640萬元興建的世界最大的鄭成功騎馬鍛銅塑像威武地屹立於泉州大坪山巔。塑像由廈門大學設計。造型為鄭成功舉手側望,眺望臺灣海峽,塑像高30米,整個公園以鄭成功騎馬雕像為核心景觀,加上西側的市區入口景觀區、南面的入口景觀區、北側的後山生態景觀區構成主題公園的主要部分。集觀景、休閒、體育鍛煉、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洛陽橋(下車參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橋,原名“萬安橋”。
【湄州島媽祖廟+往返渡輪+來回電瓶車:供奉媽祖(入內參觀)】傳說湄洲島是媽祖林默娘的家鄉,湄洲媽祖廟位於湄洲島的北端。初建於宋代雍熙四年,西元987年,是爲紀念媽祖而設立的,也是她羽化升天的地方,是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媽祖廟幾乎全毀。1980年代以來,海內外信徒捐資對湄洲祖廟進行重修,廟宇現有建築基本上都是文革後重建的,也因為信徒的支持捐贈,現在已經形成錯落有致、輝煌壯麗的建築群,有海上香格里拉的美稱。
【賢良港:供奉媽祖 (下車參觀)】位於湄洲灣北岸莆禧半島南端,與湄洲島遙遙相對,前往湄洲島朝聖的途中一定會路過,是媽祖的誕生地-“賢良港天后祖祠”,裡頭還供奉著媽祖的“聖父母”,也就是媽祖的雙親;媽祖回娘家謁祖進香時,必先恭請媽祖鑾駕在賢良港祖祠舉行謁祖儀式後,才從賢良港碼頭渡海到湄洲祖廟去“刈火”,這也是學習媽祖躬行孝道的傳統美德。
【南普陀寺:供奉觀世音菩薩(下車參觀)】南普陀寺地處廈門市東南部,鷺島名山五老峰下,面對龍海市南太武山,南面是廈門大學。南普陀寺是廈門著名古剎。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明末(1628年)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將軍重建,因寺院是奉觀音菩薩為主,又位在我國四大佛教道場之一的浙江舟山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
南普院寺規模宏大,總佔地25.8公傾,建築面積21270平方公尺。從南到北主軸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和藏經閣四座,加上左右廡廊,鐘樓鼓樓、功德樓、海會樓、普照樓、太虛圖書館、佛學院教室、養正院等。所有這些建築依傍山勢,層層托高,莊嚴肅穆。近些年來,在天王殿南面有放生池、兩座新建的萬壽塔和兩個涼亭以及荷花池等,在兩池之間有七座由釋迦牟尼佛、迦葉佛等七尊佛像組成的七佛塔,萬壽塔高11層,富有南亞佛教建築的風格,使南普陀寺風景更加美麗。
【鼓浪嶼+船票(入內參觀)】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一個小島,原鼓浪嶼區後被撤銷行政區併入思明管轄,現成為著名的風景區,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0.77平方哩),人口約2萬。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覽會」、「鋼琴之島」之美稱。除環島電動車外不允許機動車輛上島,因此氣氛幽靜。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將鼓浪嶼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一名。2017年7月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備註:鼓浪嶼船票實名制從2017年7月1日起,需提前15天開票且需錄入本人準確的名字及證件號碼(臺灣客人僅限臺胞證),若無法及時提供相關資訊,不能保證鼓浪嶼票源;請於報名時務必提供臺胞證號碼,否則無法安排鼓浪嶼行程。
【萬國建築群(下車參觀)】是鼓浪嶼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精萃景觀。先說中國傳統建築,如宗教建築、園林建築、居民建築等,在鼓浪嶼都可以找到其影子,尤以園林建築的廓、亭、閣、樓、橋,菽莊花園裡樣樣齊全,如渡月橋,如壬秋閣,如小板橋和四十四橋,如蛇嶺花苑長廓,又如用“疊石”的累古而成的“十二洞天”,俗稱“猴洞”;依牆而造的頑石山房的石壁和“人造瀑布”。飛簷、斗拱、鋪首、漏窗和彩畫、琉璃工藝等藝術處理到處可見,增添了園林的豐彩。
【青礁慈濟宮:供奉保生大帝(下車參觀)】青礁慈濟宮,又稱東宮,位於廈門,為紀念保生大帝—吳夲,而建立此廟宇。奉祀北宋著名的民間醫生吳夲,出身於白礁村的貧苦農民家庭,年輕時雲遊四方,拜師學醫並選定龍池岩,作為其修道、煉丹、行醫之處。吳夲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治病不分貴賤,不取報酬。宋明道二年漳州、泉州瘟疫流行,因吳夲義診施藥而得以存活者難以計數。民間還流傳吳夲治癒宋仁宗母后的乳癌,被封為“妙道真人”而揚名四海的事蹟。吳夲在文圃山採藥不幸墜崖而死,時年58歲。逝世的第二年,白礁村的父老鄉親為紀念這位救死扶傷的名醫,自發籌款在家鄉建“龍湫庵”庵內雕塑吳真人形象,虔誠供奉。1996年與白礁慈濟宮共同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漳州威惠廟:供奉開漳聖王(下車參觀)】是閩台一帶民間信奉之神。相傳原姓陳,名元光。原為五代時閩太祖王審知的驍將。開漳聖王本姓陳名元光,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固始縣人,為唐朝歸德將軍陳政之子,博通經史韜略,自著兵書。唐垂拱二年,獲准在泉、潮之間建置漳州郡治,並首任剌史長達26年。他厲行法治,重視墾荒,興修水利,對開發漳州作出卓越貢獻。是唐朝平定南蠻,開闢建設漳州的首位偉大功臣,後因被匪刺傷而亡,朝廷感於其功績,便下昭為其立廟,建聖德世祀牌坊以旌揚之。被尊奉為“開漳聖王”。因其生前對漳州的貢獻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成為內陸漳州人的主要精神信仰,後因居民來台開墾,便在此地建廟膜拜威惠廟,民間稱“開漳聖王廟”,是為紀念他而建。祈求開墾順利、生活平安。
【明清一條街(下車參觀)】反映明清時期漳州文化特色最爲集中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佔地26公頃,街區不僅較爲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古街格局和民居特色,而且擁有不少知名度較高的旅遊資源:「尚書探花」、「三世宰貳」兩座石牌坊和漳州文廟,爲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漳州府衙舊址、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嘉濟廟碑、王升祠、比幹廟、太平天國侍王府等,均是著名的文化古蹟;曾在明代風靡一時且被譽爲大陸國內三大著名年畫的漳州木版年畫,也出在這一街區。
【惠和石文化園+惠女風情表演(入內參觀)】位於呂嶺路忠侖公園內,是一座具有中國園林風韻,又融入現代日本園林景觀元素的石文化主題藝術園。由惠和騰飛石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開發,總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設有石文化走廊、石雕博物館、展示中心和交流中心。俗話說「桂林看山頭,上海看人頭,福建看石頭」,福建的福地在廈門,廈門的特色石頭在這裡一覽無遺。室外園區佔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是廈門市集石雕展示、藝術創作、文化交流、旅遊休閒及教育學習為一體的石文化主題公園。
早餐後;專車前往機場,由專人辦理離境手續,搭機返回桃園機場,回到甜蜜的家。
我們已收到訊息,將會盡快與您聯繫